邮箱 :news@@cgcvc.com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中国To B创业公司的扬帆出海之路

文章来源:微软科技   发布日期:2019-11-08

时至今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很多走向国际的中国To B创业公司来说,走出国门不仅仅需要完善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更需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市场环境。在近日举行的微软系列企业出海峰会中,华创资本投资人王罕、才云科技创始人/CEO张鑫,PingCAP 联合创始人/CTO黄东旭等嘉宾在“创投出海圆桌论坛”讨论了风险投资、企业数字化升级、下一代核心数据库、智慧政务领域的出海实践,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以下为圆桌论坛精彩实录:

圆桌嘉宾:才云科技创始人/CEO张鑫、PingCAP联合创始人/CTO黄东旭、光启元科技华南大区总经理王常乐、钛资本创始人兼合伙人周鹤鸣

主持人:华创资本投资人王罕


一、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竞争的优势

王罕:感谢微软邀请。借用“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句诗做今天论坛主题,致敬了不起的微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各位创业者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们从两个人生终极问题开始今天的论坛: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张鑫:我是才云科技的创始人兼CEO 张鑫。才云做的事情是通过自有标准软件产品,帮助企业提高新业务商业化速度,降低成本,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们利用云原生技术,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业务构建和管理。随着企业业务数据的积累,借助才云产品,企业也可以快速地实现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业务的开发和管理,更好的将企业的数据资产和商业目标结合起来。目前才云已经服务了国内外很多 500 强企业。

我们从哪里来。才云团队早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和 Google 积累了多年云计算和高效计算平台经验,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域专家。之后我们决定回国,帮助中国企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智慧大脑。大家如果有出海云端的需求或国内需求,欢迎找我们交流。

黄东旭:大家好,我是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PingCAP公司其实是在国内从零开始做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用开源社区模式做的一个创业公司。我们比较不一样,在国内很少有公司是完全基于开源的理念或方式来去做这种硬核企业。我们的用户和客户分布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今天这个主题也比较契合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事情。

从哪里来?首先我们公司几个创始人的背景并没有在海外工作或者留学的经验,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国程序员,而且大家可能知道,我们现在是做数据库,但是我们几乎早期的创始团队里面在过去没有一个人做过数据库,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做infrastructure这块的工程师,所以这会带来一些优势,也带来一些劣势,但总体来说这几年发展的也还可以。

王罕:的确,在硅谷也经常有外国友人问起你们的产品。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出海,现在很多企业在考虑出海,大家看到的原因是什么?各位觉得如果自己公司去海外市场竞争,优势是什么?

张鑫: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出海。我们更多是和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出海。比如和华硕在日本市场推出的Smart Compass,比如帮助中国本土企业唯品会高效落地海外电商业务,以及服务肯德基、必胜客后,在客户其它部门的潜在推广机会

第二,先 Go China,再 Go Global,即把在中国积淀的领先经验带到国外去。我觉得这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我们有什么优势?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只有成本优势。但现在,我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当前中国企业的转型力度,转型场景也非常丰富,中国企业开始出现经验优势。

举几个例子,有一家美国的国际饮料巨头,它没有从美国开始转型,反而在中国和才云合作,尝试通过技术创新来升级业务效率。全球发卡量最大的银行卡组织,找到才云要先在中国市场做移动支付,比美国还快。中国独特的数字化转型土壤和丰富的场景,帮助我们本土企业打造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所以才云为这些巨头做的创新业务系统、AI 训练平台、敏捷的应用管理平台,有机会被推广到海外市场去复制。

所以,Go China,Go Global,把中国数字化转型经验带到国外去,扩大我们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到的中国企业出海的原因。

黄东旭:张鑫说得太好了。PingCAP是基于开源的产品或者是一个公司,第一个原因其实跟张鑫一样,我们都是做基础设施或者企业服务的产品,特别是技术型的产品,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中国人需要数据库,美国也一样需要数据库,所以用比较标准的产品或者用比较标准的盒子获得商业最大化,这是必须的。第二、对于PingCAP比较特殊的一点,对我们来说创业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它是一个必须选项,这个公司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其实从来没有想过只做中国市场,因为毕竟它是一个开源社区,如果你只做中国的市场,那可能是很难去成功的,变成一个伟大的项目或者伟大的产品,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如果想要做一个特别好或者满足自己当初创业的初心,必须得出海,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global的一个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选项。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对于像我们这样开源的社区,或者这样的软件来说,中国是一个对于早期这个项目非常好的练兵和打磨产品的地方。大家知道,像刚才张鑫也说了,中国很多企业增速非常快,场景非常多,最近这几年在美国时间比较多会发现,基本每次去美国都是差不多的样子,没什么变化,但在中国基本上,你在美国呆三个月,再一回来就变了。对于产品来说,你可以在中国更好的打磨、更好的去打仗,你再去美国的时候,相当于有一场仗的感觉,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个很好的练兵战场,美国是很成熟的一个市场。

还有一点我觉得中国的工程师和研发团队在最近三到五年之内有非常大的机遇,特别是像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过去其实中国很多企业或者是很多技术没法出海,人的水平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壁垒,但是现在其实我觉得这个壁垒已经不再存在了,最顶级的engineer其实中国跟美国已经越来越接近了。而且大家想中国的cost,虽然也还挺高的,但是比起硅谷真的是还算好,这块是很大的一个竞争优势,因为现在有很强的engineer,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那为什么不出海呢。

王常乐:其实像我们公司,因为我们公司有的创始人他的背景就是海外业务知识背景,他所在欧洲、非洲、美国多元的这样一些业务产品为基础,从我们公司创立之初,我们就没有停止过出海这样一个计划和工作,包括最近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一起,更好的输出自己的产品。

第二、我们这个公司的产品,基于国内这样一个土壤,国内目前比较好的案例,只有中国的政策才可以做那样的产品,然后产品再往外输出,这是我们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企业的背景下所呈现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出海很大的决心。

云计算时代的机会

王罕:很棒,下一个问题。如今微软已经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领导者之一,大量嗅觉敏锐的企业开始向云迁移,敏捷化业务流程,更好应对新时代的竞争。随着由云计算支撑的商业活动规模的不断增长,在云上构建核心业务的软件产品也越发重要,出现了很多新的机会和挑战。比如数据库产品,云原生数据库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但设计实现的难度,如怎么平衡CAP原则等,绝不比经典软件时代小。问问PingCAP东旭,怎么看云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黄东旭:其实对我们来说,云跟开源、跟国际化一样是个必选项。我们公司其实创业到现在四年的时间,从对外开始第一天,所有的都是围绕着未来这个东西一定会跑在云上这个假设去做的,而且我们可能更具体一点,就是K8s是新的云,是所有云基础设施之上的Linux。所以其实我们大概从四年前一直持续在那上面去做投入k8s,现在看上去总的趋势,相信已经比较明显了,我们的一个策略是在K8s上维护TiDB数据库逻辑、代码等,作为K8s组件,更高效解决,让我们能够把这个事情更高效和更加自动化的去解决。

我们最近的观察就是,特别在海外,所有我们的客户也好,用户也好,目前我已知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Public cloud+k8s的组合,所以我相信未来这个趋势只会更加热。但中国还好,中国暂时没有那么hot,但是我觉得在外面其实已经非常明显,现在我们在内部去做k8s的团队已经不比做数字内核团队要小,我们相信未来一切东西都会跑在云上的,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有混合云,传统的那种是不存在的。

王罕:的确如此,三年前我们认为k8s有很大可能成为未来的容器编排标准,新一代企业管理构建业务基本工具。K8s是大厂必争之地,中国自己的云厂商,美国亚马逊,微软,也都发布了自己的K8S服务。这个领域正好跟张鑫创业初衷也相关,张鑫聊聊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张鑫:K8S起源于 Google。我当时也在Google相关团队,很早就开始用 K8s + 容器管理着大概八十多个数据中心、上百万台服务器。直到今天,才云的产品仍深受当时在Google内部最高水平工程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大特点。

第一,为企业提供灵活性。容器可以跑在任何地方,连接任何不同的物理环境。在 Google 内部,大量容器还是直接跑在裸金属上,我在 Google 的最后一年也做了很多关于公有云的工作,正如现在容器又跑在云端。K8S管理的容器层就是一个新的抽象层,可以被始终高弹性高稳定地应用运行在不同环境,不同云上。

第二,支持更多数据驱动业务。当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越来越常见,我们的软件也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在那个时候,Google 至少有 40% 的容器是在跑大数据,是在跑 MapReduce,是在跑机器学习。软件应用可以通过容器分布在 1500 台服务器上,所以它甚至可以跑一个 Google Brain 的神经网络。

包括才云创业到现在,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做线上业务云化弹性的管理,但另外一方面,我个人的一个见解是,容器还可以助力企业做更多智能化、数据驱动的业务开发。因为容器本身具有并行高效运算、敏捷、弹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昂贵的 GPU 设备实现高效虚拟化,可以为上层的神经网络做自动分布式训练,可以对模型线上的推理做弹性伸缩。包括贯穿整个机器学习和 AI 软件开发流程,帮助企业完成 AI 应用的持续、敏捷交付和部署。对企业来说,这实际意味着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都提高了,这一定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罕:我帮二位总结一下,在未来时代,如果客户需要一个兼容MySQL生态的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首选是TiDB。假如一个企业想做数字化转型,变得更敏捷,更有创新力,可以去积极的拥抱K8S容器以及才云科技。

出海需要的价值和资源

王罕:最后一个问题,相比于微软这样的巨头,创业企业是很微小的存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微软跟合作伙伴一起出海,微软在全球190个国家有自己的业务,有丰富的合作伙伴支持资源,从你们的角度来看,假如说和微软合作,哪些合作角度是特别有价值的?

黄东旭:我说一下,其实我们出海特别担心有坑,比如说像在海外你的销售渠道跟销售的一些方式,跟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我在国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sales,但到美国可能就完全没有这个优势了,做什么事情都不一样,微软他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他有很成熟的销售体系,产品矩阵。所以我其实最希望的是能够一起利用微软的销售渠道,或者市场上面做一些合作宣传,毕竟微软是更大的一个世界级品牌。

第二、我们已经享受过的好处,云资源,co-sell比较实际这些资源,效果也还不错。

张鑫:我个人感觉可能就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品牌,这不用说了。第二、渠道,东旭刚才也提了。第三、技术的底层能力的赋能。第四、产品厚度的一个加持。

我简单讲后面两个:底层产品技术的赋能。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其中一个电商客户去做的时候,在我们的容器平台之上,我们去跑很多AI类这种训练的任务,其实需要底层的网络甚至包括存储都有很多很强的需求,通过在微软之上可以提供这种能力,就可以省去我们很多去做底层优化很多的事情,包括我们也不做了TIDB,就借助微软给我们提供的一些能力,赋能我们上层这样一些业务系统,不管是我们微服务,我们的AI平台可以做得更好。

还有我刚才提到产品厚度的加持。因为作为创业公司,刚才罕也提到了,我们还比较微小这样一家公司来说,有一个主攻的拳头产品,但是很多到了大的企业里面,可能有时候想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我们任何一家产品也很难完全解决他端对端的solution,这时候微软用他自己上面的产品,包括微软生态和合作伙伴其他的产品,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产品做一个沟通,同时也可以去整合其他的产品,最后去实现整体一个客户的成功,所以这一方面我觉得都是微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价值。

王常乐:其实我这边所看好的有两点,第一、产品的优势,这些特色的产品可以跟微软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合作,这个是我们可以打造成更加强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第二点渠道的支持。

周鹤鸣:我从另外一个视角,我的感觉是这样,微软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初创企业出海的一个比较好的不管从品牌还是渠道的一个选择,往前看,那时候微软很专注,业务很厚,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过来,微软产品线也更加的丰富,需要变得更宽广,占据更大市场,所以我认为初创也有很多机会和微软一起把生态做的更完整。

王罕:所以销售网络和云资源,渠道,产品,品牌以及特别重要的生态都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好的,感谢微软朋友的组织和几位创始人的分享,也祝在座各位都能把握住时代的机会,顺利扬帆出海,书写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