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news@@cgcvc.com

从下游需求出发,看合成生物学在医美护肤的应用创新机会 | 创·享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09


5月29日,「创·享」合成生物学专场 ③ ,由华创资本投资人张志超博士对话来自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开放创新高级经理徐金洮Rebecca华熙生物研发中心资深科学家王浩贝泰妮集团CVC投资经理 Leo JIN,一起探讨“从下游需求出发,看合成生物学在医美护肤的应用创新机会”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遗传工程、材料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交叉学科,核心技术包括生物元件、基因线路、基因组工程及代谢工程。

本文摘取了当天直播部分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1、为什么医美个护巨头都要关注合成生物学?

2、合成生物学为美妆个护行业带来的影响、优秀应用举例。

3、合成生物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哪些挑战?

4、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美护肤领域如何选品?

5、如何看待国内合成生物产业生态?例如,巨头、初创各自的优势。

6、初创合成生物学企业,如何与下游企业合作?

7、合成生物学在美妆个护行业应用的未来趋势。

8、未来3到5年,合成生物学与美妆界的融合变革是什么?

张志超Eric:作为一家早期的投资机构,华创资本非常关注各个领域早期的前沿创新。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关注、研究合成生物学,认为它是一个充满了全新创新机会的领域。合成生物学在医药、新材料、消费品、食品、美妆个护等行业的应用有很多。

今天的分享,我们请来了几位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下游企业的资深专家,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医美护肤或者个人护理领域,这也是合成生物落地一个很重要的场景。三位嘉宾,你们眼中的合成生物学是什么?

王浩:合成生物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很难有一个全面的定义。当把它缩小到生物制造应用领域,可以简单概括为:合成生物学是采用工程学的理念,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模式或非模式微生物细胞里引入目标产物的合成途径,从而让微生物能够定向地积累目标物质,为我们所用。

Leo:合成生物学就是从头来设计一个微生物或者一个底盘细胞。相对于上一代的发酵技术,它把相应的基因导入到底盘细胞中,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只做非定向的突变。

为什么我们最近关注合成生物学?我们的品牌薇诺娜,主要是做舒敏。核心成分来自两种云南本地的特色植物——青刺果和马齿苋。天然植物的生长周期影响植物提取活性原料的产率,但如果能把它的有效成分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它的产率成本、时间周期可能会大大缩短。

徐金洮Rebecca:欧莱雅作为合成生物学用户的角度,合成生物学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角度,现有美妆产品原料的一对一替换,也就是绿色替换。大家都知道在美妆行业里面,有些原料是石油来源、化石来源、以及提取获得。合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用细胞工厂,工程生物技术的方式获得原料,由此提供具有潜力的绿色替换方案。

第二个角度,合成生物学提供的是现有化学合成或者合成手段无法提供的物质,可以产生新的物质、新的产品或者新的结构。

第三个角度,合成生物学提供了绿色的解决方案。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在投入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可持续方面。欧莱雅做出了自己的社会承诺。合成生物学是非常具有潜力科学的手段,可以帮助达成企业愿景。


张志超Eric:相对于动植物提取,合成生物学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一比一替换。我觉得“替换”无外乎两个逻辑,要么更好,要么更便宜。合成生物学还不是绝对成熟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早期的投资机构非常关注它。在这个阶段,往往会遇到好和便宜难以同时满足。

从质量跟成本的角度来看,如何找到这个折中的点?

Leo:替代植物萃取最重要的一点,成本肯定要降低到比种植成熟后再提取要低;另外,刚才Rebecca也提到ESG。举个例子,重组胶原和动物胶原相比,差别挺大的。从活性来说,目前还是动物胶原理论上更好,但是重组胶原分子更小、透皮性更好。重组胶原只合成胶原肽链上的有效片段,所以没有致敏性或者动物源的病毒。从我们的角度,重组胶原就是价值很高的合成生物原料之一。

王浩:合成生物技术获得的原料能否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业化,生产成本是关键性因素。如果生产成本远高于传统的原料获取方式,是很难落地的。即使有,应用的领域也会非常窄。

张志超Eric:行业有一些共识,比如不用动物的,不用植物提取的。这个梦想大家都有,但暂时无法完全实现,甚至无法完全实现。因为现阶段用合成生物去做,就是要贵一些。从品牌应用的角度看,你们能接受吗?

徐金洮Rebecca:在我负责的前沿开放创新这一环节,价格并不是考量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颠覆性技术。当然,这是共创落地的早期阶段。接下来,进入产业化前期,需要各方投入的时候,欧莱雅会考虑这个技术对我们来说,是否是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会有专门的部门去规划商业模式。

研发阶段,最主要的考量就是技术本身够不够硬,有没有在全球市场建立壁垒型效应的潜力,将来在美妆的应用,能够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张志超Eric:总结下来你们是在R&D阶段,尽可能把经济考量的标准放宽,足够追求创新。到应用场景之后,去找一些短期可以接受的高端品牌,可能成本不敏感,慢慢再想办法降成本。

徐金洮Rebecca:对于颠覆性技术在初期的成本,我们是有一定的容忍度,当然不可能期待一个合成生物的、具有极高技术壁垒的新技术出来的产品,售价能够跟现有的同类的或者类似产品一模一样,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价格容忍度还是有的。

Leo:重组胶原和动物胶原并不是百分百相同。刚才已经提到了的重组胶原的优势,护肤品企业愿意为这些优势付出溢价的,这是胶原类原料特有的情况。就其他的活性原料来说,比如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要求还是纯度、效果和成本。只要原料的优势能够抵消成本的劣势,我们都是愿意使用的。

张志超Eric:我们看合成生物行业的时候,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新应用的开拓,一个是成熟应用的替代方案。

坦白讲,如果没有像欧莱雅、华熙生物或者贝泰妮这样的下游客户愿意接受新原料,上游的原料企业要往下游推,其实是有难度的。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他们做所谓成熟应用原料,下游的市场教育已经实现了,只要能够比较快实现成本优势,就能够打开市场。如果是做全新的东西,有很新的想象空间,但是暂时在应用端,比如品牌方怎么用还比较空白,好处是定价可能更灵活,但是应用可能需要有很强的下游的合作研发能力和商务能力。所以,做全新应用的还是成熟应用的替代方案,各有优劣。

我们的观点是合成生物学在不同发展阶段适合不同的打法。当下,在早期阶段,成熟应用的替代逻辑,更容易推进,企业的生存会更容易一点。在行业发展更成熟时期,更多企业将在更多的新应用打开更多想象空间。但也不是绝对,对于有足够足够强研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企业,他们有机会在更早的时候获得发展先机,对于这样的企业,长远的价值其实还是蛮大的。

王浩,从研发角度,你觉得怎么做选择呢?

王浩:和技术一样,原料也在不断的更迭,任何一种活性原料,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最初的萌芽期,概念普及期,应用膨胀期,成熟期,到最后的衰退期。从研发角度,选品需要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定位、研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来决定。对于成熟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应坚持长期主义,在布局应用膨胀期原料的同时,也要考虑布局萌芽期和概念普及期的创新原料。

张志超Eric:大家越来越关注合生生物学在一些领域的应用,比如美妆、个护领域。三位从平常的观察中会看到哪些挑战?

徐金洮Rebecca:欧美市场可能还是稍微快一步。从全球来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应该就是角鲨烷,这个单品就是开创型的。接下来就是透明质酸,这些都是原料层面。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甚至发酵的方式,得到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慢慢普及起来。

有一些海外市场的公司已经在做产品和自己的品牌。国内市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近期引起市场关注。如果关注过美妆行业,看到美妆新原料注册备案管理新规出台后,新增的备案原料中也有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品。这些都是即将在市场上有所表现,有待市场去考证或者验证的一些原料。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在美妆行业里还是蛮明显的。


张志超Eric:透明质酸在好多领域都在用。不光是美妆个护,甚至食品里都有应用。合成生物学如何打到更多的行业里,王浩你对比较了解,在你看来,个护、美妆医美,还有哪些潜力的应用场景或者应用的案例?

王浩:透明质酸是经受考验的一种物质。最早透明质酸是从鸡冠里提取,那个时候被称为“液体黄金”。我们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现在透明质酸的产率和质量都做到了全球最高的水平。除了个护和医美应用领域,我们也在拓展其在宠物、纺织、纸等领域的应用。

Leo:我一直在看弹幕,有一些朋友提出的问题,我想回复一下。有朋友说“合成胶原或者重组胶原就是做发酵,却说自己是合成生物学,这就是圈钱”。

我个人看,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很大,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的代谢工程,下半部分的发酵工程,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合成生物学。为什么现在合成生物学火了起来?是因为新的工具更多了,使得上游的代谢工程或者底盘细胞设计的过程中更加理性、高效。早期工具有限的情况下,发酵或原始的合成生物学也做出了很多高价值产物,比如突变育种获得的某些菌种可以生产某些物质。

此外,重组胶原对氨基酸的序列是做过设计的,并不是百分百的天然序列,这是我想回应的。我很赞同弹幕里这位朋友提到的:重组胶原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对于动物胶原,活性较低。胶原类原料下一步研发重点就是让它的活性更强、把带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做出来,同时还要成本可控。

张志超Eric:我觉得所谓的合成生物学,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本质上是新的技术,是现在的一些新的东西能对上一代的东西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叫什么不重要,更多的是效率、成本、品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我可能更多看差异化,创新迭代的方向。

聊完很多有趣的应用,我们知道合成生物学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挑战,包括成本、法规,大家怎么看?

徐金洮Rebecca:在跟一些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小伙伴合作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第一个挑战是行业认知的差距。正如我不了解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和专业知识一样,很多合成生物学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在本领域内是专家,但并不了解什么叫做美妆科学。

美妆的应用是什么?比如我们的强项,在于化学、配方,在于做To C产品的开发,其中有一套技术和体系。但绝大部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业者,不会天然就具备这样的洞察力。对我们来说,合成生物学就是用比较颠覆性的技术或者方法加持的制造业。To B和To C是两类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认知的差距是挑战之一。当然这个挑战其实很容易解决,因为他们来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创造营就好,不好意思插入硬广:)去找美妆企业做一些开放创新或者共创类的事情,甚至挖几个配方师或者专家也可以。

第二个挑战是企业的产业化、成熟度。对合成生物学的企业,它的交付在零到一,是从无到有,但其实美妆企业要把原料用在配方中,需要交付在十,而不在一。从一到十之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不是单方的,是双方都要努力往中间靠近。之前「创·享」活动的嘉宾也分享过,他们在实验室做得非常不错了,接下来还要花很多钱建自己的产线去量产。这个量产过程中要解决的是工艺流程的问题,是钱的问题。因为要建工厂,要找一个好的CRO帮你做出来。第二个挑战就是产业化、成熟度。

第三个是选品和商业模式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挑战。就像非生物背景的人很难理解生物学的技术细节一样,生物学的专家,怎么理解如何使皮肤变得更美、更好也是个挑战。我们看这个行业的时候,想要去找一些公司,既懂合成生物学又懂护肤美妆、农业、食品,所有领域都希望他们把下游的痛点搞得很明白。这确实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的任务,除非这个团队已经足够大,才有可能。

但对于早期企业,团队可能主要是合成生物某个技术环节的人组成,这个时候要把所有事情都干好,还是挺难的。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以及配套的商业模式,是对创业者,以及对合作方提出的一个挑战。如果双方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共赢,就需要双方一起去想象(或许是完全革新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


张志超Eric:对于技术企业,它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华为常常提到研发的一个方法论,重点在于到底客户需要什么?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做研发,才能把商业成功做出来。在美妆领域,要给“直男”讲明白如何美白还挺难的,大家可能要多促进融通、交流,减少行业间的隔阂。

Leo:刚才Rebecca提到的挑战,我非常同意。合成生物学企业,如果想去做化妆品的活性原材料,应该把自己看作活性原材料企业,而不是合成生物学企业,能力是从原来合成生物学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一位行业前辈提供过一个活性原材料企业的分析框架,该类企业能力主要分四个维度:第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第二,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第三,商业设计的能力;第四,渠道和销售。目前合成生物学企业能力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更关注上游、研究和生产的放大、产业化。产品化,也就是商业设计能力,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可能适合做OEM、ODM或CRO,如果合成生物学企业只做原料供应,单独产某个成分功能或副作用有一定问题,又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改,比如做脂质体包裹,或者和其它原料做复配,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其实就需要给下游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有某个原料。

目前,大部分合成生物学可能对销售和渠道没有那么看重,但在资本市场层面可以看到,市面上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但凡销售能做起来一些的,估值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王浩:化妆品原料法规准入门槛比新食品原料低,主要是通过化妆品原料的备案或注册。对于合成生物到底给医美、个护行业带来什么,在我看来,无非两种,一是替代已使用化妆品原料传统的获取方式,再就是创造天然或非天然的创新原料。

张志超Eric:又聊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美护肤领域如何选品。除了需求之外,从商业成功的角度也有蛮多维度。

Rebecca是在研发中心的开放创新部门,可以算是整个链条的最前端。你怎么看?

徐金洮Rebecca:选品两个逻辑,第一,就是选已经有的产品,不用做市场就能卖出去,劣势在于很难建立壁垒,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可能最后会陷入价格竞争;第二,选全新产品,但需要自己做市场,可能卖不出去。我记得上次「创·享」活动的专家也讲过,大概就是这两种方式,已经很全面了。

说实话,没做过整个价值链去谈选品比较片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欧莱雅缺什么,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个参考。我们需要两类东西,一对一替换型原料和 新型功能原料。仅仅对我们的研发需求而言,我们在重点寻找的,是那些能够把这个配方做好的很多所谓的“大料”。例如硅油,它是来自不可持续资源,如何提供一些原料,能够完美取代或者至少部分取代硅油、硅烷、硅酮等所有硅类材料的一些性能是配方中必要的,但现在没有很好的替代方案,还是个没有人解决的课题,它本身是个非常庞杂的系统。

第二类是高分子,它们在配方中是增稠剂、是肤感改善剂、是调节剂。另外还有些功能在于定型、头发调理等功效,这种高分子类的材料,是否有一些新的,更可持续的高分子材料能够更好的实现上面提到的功能,这些是欧莱雅在研发端最有紧迫需求的原料。

从商业上考量,这些原料可能价格卖不上去,因为用量大,客户肯定希望便宜一些。但它有发展的过程,如果有这样的技术,至少在我们公司,是高度重视的。

第三类材料,是绿色的颜色解决方案,例如彩妆产品和染发产品里用到的色粉色料,是否有环保的、可持续的、绿色的、可生物降解的方案?一些天然的或者生物基来源的颜色,有自己的短板。生物合成技术,是否能够弥补这些?

就功效而言,全球每个市场的需求不一样。其中抗衰是恒久不变的话题,而且是美妆产品最具挑战的功效。修复是自新冠疫情以来,讨论热度越来越高的主题。只要看消费者的讨论,修复和抗衰几乎就是网友们关注的前两名。



Leo:抗衰是亘古不变的大话题。如果能找到新的、更高效的抗衰的活性成分,肯定是所有护肤品企业乐见的。虽然Rebecca说欧莱雅对于活性原材料现在关注相对少一些,更多是大料部分;但是其他护肤品企业对活性原材料的需求还是很高的。

活性原材料对护肤品企业的意义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添加到护肤品中的效果,还有一个是市场层面。市场层面,对于护肤品企业,有一个独家使用的活性原材料非常重要。比如欧莱雅的玻色因,具有明确抗衰功能并且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从消费者的心理来说,使用含有某种活性原料的护肤品也是一种潮流。所以,如果要选品,最好的选品肯定是有机会成为超级大单品的选品。例如,华熙生物已经成为超级大单品的透明质酸;还有就是正在逐渐成为超级单品的重组胶原。

但是这两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