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news@@cgcvc.com

华创资本熊伟铭:2050 年的硬科技和创业——驶向开阔之地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2-12-15

面对全球化的新趋势,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已经进入深度转型时期。新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使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不断提速。2023年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之年,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何在新周期中积蓄力量保持发展?如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10年的挑战?
近日,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受邀参加英国《金融时报》2022年度中国高峰论坛,做了题为《驶向开阔之地:2050年的硬科技和创业》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经CGCVC整理:
在今天这样大调整的周期下,与其纠结于当下各种各样的困境,不如一起看一看 28 年以后,我们可能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先开个题,时下火热的一个主题——AIGC。
这是 Stable Diffusion 的一个自动引擎,我输入的是英文的“驶向开阔之地”。出来的图左边是大图,右边是原图。这是计算机理解的矢向开阔之地,计算机自己输出的一个艺术型的形态。这就是今天我们的算力可以做到的地步。这幅画是一个游戏公司的CEO,在 Midjourney 上生成了一幅画,最近在佛罗里达的一个艺术比赛上拿了第一名。毕加索 5 分钟画了一幅画,卖了 5 个亿。计算机也有同样的能力,甚至计算机在创意的角度现在看起来不亚于人类。
这是我们今天的技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点。2050 年距今天的 2022 年,还有 28 年的时间。回头看过去28 年,甚至更往前、更长的一段时间,人类的科技经历了什么样的积累和发展,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人们经常会高估未来一两年的能力、市场可能的空间,但是会低估未来 10 年、20年、50年、100年、几百年,技术演进的力量。其实,我们更要关注的是长期技术积累的力量,这一点在技术领域尤为重要。刚说到的是艺术能力,艺术能力和资本价值或者金钱价值是划等号的,任何一种能力都可以做货币化的一些象征。比如刚才我们说的AIGC,Stability AI、Midjourney 或者纯粹写语言的 Jasper ,最近都融了好多钱,前景无限。
资本其实是一个 indicator ,一旦和生产力结合,能够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在所有的行业发展中屡试不爽。过去 20 几年,正是有了资本的助力,今天中国拥有了互联网领域里全球最顶尖的市场和科技能力,比如移动支付能力、社交通讯能力。90 年代末,装一部固定电话还要交 5000 块钱押金。中国移动是什么时候成立的?2000 年。在那个时间点,可能很难想象今天市场是这样的繁荣和发达。
我从 2014、15 年开始关注AI,但是 AI 其实不是个新概念。我们今天说的所有概念都不是新概念,只不过每一代人有自己的语言,可能换了个词。比如99年的时候,我们管云计算叫做 .net。很多词汇变了,但实际上想表达的意思,最终是相同的。当然,随着技术的演进,每一代都会有新的技术能力被开发出来。
2014、15 年时,AI 驱动叫做计算视觉。Computer Vision 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才会出现自动驾驶、人脸识别。交通的摄像头不仅识别我们人脸,还识别我们的姿势。这是恶意的动作,还是一个正常的、友善的动作?到底是在过人行横道,还是在人行横道上打闹?这些可能都是判断一个物体或者过程中间非常重要的特征。
14、15 年,Computer Vision 先 kick off 了。李飞飞教授搞的 image net,是当时很重要的一场比赛,900万张图,看谁认得更清楚。到了 14、15 年,计算机识别图像的能力超过了人类,计算机识别的准确率达到 97%,而人类大概是 94%、95%。自然语言的识别是一个更加久远的历史,因为无论输入识别还是语义的理解,都很难。一个字能够表达所有的情绪,不同的语音语调,甚至不同地方的人说出来,同一个字,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再回到 2014 年、15年,CV 市场在起飞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到 NLP 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发展,发现自然语言的理解远远赶不上 Computer Vision。Computer Vision 的好处,是所见即所得。人脸识别只要把脸部的特征提取出来,它就能够识别。这件事最近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AI已经超过人类的识别标准了,类似于 15 年的 CV 时刻。AI 从 1956 年到今天,七八十年的发展,终于到了一个图像和语言能合二为一,机器的能力超过人类的能力的时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点,在历史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拐点之后,真正开阔之地才会展现。手机打车是怎么活跃起来的?一方面,我们有很多软件,滴滴、摇摇......可能有好几十个各种各样的打车的平台。大家为什么开始用这些平台?因为当年的春晚,大家开始用微信做支付。所以,不仅仅是打车、约车路径规划,支付整个闭环完成都是在拐点之后。我们认为,15% 是一个起步的拐点,一旦过了30%,可能就会遥遥领先,完全变成一种新的范式。所以千万要注重拐点,无论是投资还是选择自己的职业,拐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回看过去的 28 年,我们在哪?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概念,甚至完全不主流。1994年的微软也不是个老公司,是一个 20 多岁的公司。所以,技术的积累很有意思,一旦技术上线,它的迭代就会变得非常快。
再看看今天的互联网,你又更难想象在 60 年代的互联网什么样。60 年代还是一个无线通讯的重要的年份,那个时候的手机是大砖头、模拟信号的,和今天我们手里拿的平板的、完全数字化的设备不可同日而语。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微小的起步,这些 humble beginnings 才使得我们今天的技术能够发展到如此的高度。
为什么会有互联网络?继续倒推。1957 年苏联的斯普尼克卫星上天。1958 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地推动整个美国国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组织 DARPA,就是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它更像一个以国家之力来推动科技发展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大环境。大环境后面引起的这些涟漪,可能不是两三年就会结束。包括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全球秩序重定意义,或者是全球的科技发展。在发展的主题下,其实也是后续的影响,都会是几十年甚至更长远的一个影响,它绝对不会停留在一两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处在的这样一个不安的时间点,也正是下一个阶段的非常重要的蓄力点和爆发点,未来的 30 年,甚至 50 年或者是 100 年,很有可能经历更大规模的科技跃迁。
再想一想 70 年代。70年代有一些疯狂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个人计算。这件事今天很平常,但那时候的计算如果想私人化,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好莱坞有个电影 Hidden Figures(隐藏人物),讲的是美国拉萨宇航局当时一批优秀的女科学家工作的故事。中间有一个场景是 IBM 把它的计算设备给塞进实验室,门都要拆掉。每个时代提出的新概念都是非常有挑战的。搁在 20 年、30年后,这个概念可能不算什么,在当时都是非常创新的。
如何从 1985 年的 80 年代半 DOS、 半图形化界面的设计走到了今天?再往前走一步, AR 完全是空间的指示来控制所有的命令。如何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做程序的开发?甚至都不用自然语言,完全是机器 AI 自主的程序开发和程序的审计。这些都是当时无法想象的。但是没有当时的积累,没有26岁的乔布斯和 26 岁的盖茨,没有当时这两个离经叛道非主流的年轻人,今天没有这么顺畅的交流工具。所以,年轻人非常重要,年轻人的意见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的全世界都在膜拜马斯克,他开辟了很多很多的赛道,证明了从一个赛道跳到另外一个赛道再跳到另外一个赛道,都是可能成功的。当然背后一方面有很多业界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大家要重视到资本的力量。资本是一个中性词,当你用到正确的方向上当,它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改进。
当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经常是年轻人能够知道这个行业的未来长什么样子。所以中国有句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所有创新的行业都适用。当这些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年轻人的insight、想象力、勇气能够把这些行业进一步地推向产业化。所以,一定要重视年轻人的力量。
另外一点,IT 领域的很多的创新最早都在游戏行业,如果没有游戏行业,就不会有显卡的需求。正是因为前沿游戏的发展,促进了 AI 的发展。因为 AI 计算视觉的最终的识别判断其实是三个点,从无数的 pixel 中间距测算这三个点之间的关系和距离。这全都基于游戏行业的大规模实验。
GPU又变到了今天所说的大模型。如果没有我刚提到的 humble beginnings,根本难以实现。所以不要低估年轻人的影响力,不要低估这些看上去好像与现代工业无关的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力。
当然还有精英。如果没有 1956 年达特毛斯学院的会议,今天 AI 根本不可能成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情,关键是看做得到,做不到。很多的概念,很多的主意,前人早就已经想过,只不过定义可能不太一样,称呼可能不太一样。如果没有前任的积淀,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
1953 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的基因测序、创新药、抗体药,全都无法实现。更别说更先进的基因编辑,也完全不能实现。所以,科学是所有工程的基础。要想发展工程,一定要科学强。现在的时间点,也正好是大规模推动科学进步的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最近的好消息,像颜宁这样的教授都能够回国了。
28 年前,我们很难想象到今天的科技是这样的。94 年的时候,还要走到学校的机房才能够上网。那时候雅虎刚刚上线,全都是 Hyperlinks ,根本没有图像,下载一张图像要花好久好久的时间。SpaceX 做的载人飞行器,全球从任意两个点之间不超过 40 分钟都可以到达,在今天听起来仍然不可思议。但很可能在未来的 28 年,也许更长的时间,都会变成现实。重要的是,你要敢想,才会敢去做。
今天很多的前沿科技,比如脑机接口、超级计算等等。中美各有各自的一些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总得来说,全球都在往更高算力、更高带宽、更小的设备、更优能源这些角度发展。
大家还在怀疑自动驾驶没有前途。但我经常跟朋友讲,很多年前我们坐电梯或者我们打电话,中间都是有个操作员的。如果你不知道分机号,你是打不通电话的,你需要打到一个总机,总机再会给你分拆,而且是一个人拔出线来再插到一线。这件事情并不久,大概在 90 年代末的时候。所以往回看,28年其实并不是很久的时间。往前看,28年也不是很久的时间,很多技术会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自动驾驶也是一样。电梯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员?汽车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员?洗衣机为什么没有专职的操作员?为什么开冰箱不需要牌照?这些问题搁在今天可能都是傻问题,但搁在当年其实都是非常严肃的。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意味着未来实现不了。
我经常讲的一个故事,看看铁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画家手冢1955 年画的漫画。到今天,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还做不到铁壁阿童木人形机器人的状态。所以,很多在概念上很容易想象或者定义的科技,但在实践中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回到之前我提到的一个观点,我们要更加重视任何一个科技在未来 10 年、50年或者百年的影响力,而不仅仅关注到它在未来一、两年的影响力。任何一个时间点,跟未来相比,都是刚刚开始。我们所处在的很多行业,比如生命科学的工程化,其实都是刚刚开始。
从空间经济的角度来讲,回顾过去上百年,如果英国没有发现其他的大陆,它的东印度公司没有成立,英国不会率先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帝国。如果我们能够在空间时代,在地球之外找到更多的资源,比如实现小行星补矿。任何飞过的一个小行星所蕴藏的能源,就够整个地球上亿年的运行。所以,怎么能够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里吸取更多的能源,而不只是挖空地球就变成了一种可能。
今天可能还处在非常早期。但随着火箭、卫星、空间站,各种各样太空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些技术都是可以实现的。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前沿科技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潜力。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要变成实业。
未来,人干什么?这又是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应该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还是一天工作 3 个小时,完全取决于我们所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人类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是因为我们每天能够工作 16 个小时,一礼拜工作上百个小时不睡觉,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能够把人性、把人类文化通过生产力的提升真正地释放出来,能够真正实现在宇宙中人类独特的历史位置,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从行业的角度来讲,除了要有非常前沿的科学,还需要能验证。经过验证的系统,才可以复制,这是最关键的。一旦形成了科学上的共识,就会把变得更小、更轻、更薄、更省钱、更快,变成工程化的问题。
需要看到非常重要的一点,过去的 20 年间,全球的监管是同步进行。今天,整个的市场从非常标准的大一统市场变成可能各自有特色,各自需要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监管的模式。全球的企业家都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科学、技术、监管加在一起,是我们所有创业者都需要考虑的重要着眼点。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已经很棒了。但再往前看,2050年、3000 年的时候,我们的科技可能更不同凡响。让我们抱着这颗好奇的心,一起走向更棒的 2050 年。

(华创资本公众号回复“驶向开阔之地”,获取完整版PP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