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news@@cgcvc.com

创·问|因诺惟康王成:用技术创新实现基因治疗递送自由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29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 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因诺惟康创始人、CEO王成博士。因诺惟康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致力于打造全球最精准的“从人到人”的DNA基因递送平台。目前,因诺惟康基于自研载体的管线在临床前已经显示出 Best in Class 的潜力,2024年这些产品会陆续推进到 IIT 和 IND。华创资本曾领投因诺惟康的天使轮融资。

基因疗法,未来可以让人类实现“逆天改命”吗? 

在因诺惟康创始人、CEO王成博士眼里,基因疗法起码为许多先天性遗传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这其中,需要一项关键技术——基因递送,因诺惟康做的正是把基因送到细胞里的工具。 

最早接触到这一领域,还是王成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期间,基于对病毒生物学的理解,毕业后他加入再生元(Regeneron)制药,参与病毒载体部门的组建,负责早期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管线产品布局。 

期间,王成主导过和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的基因编辑合作,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正是诺奖得主、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开拓者Jennifer Doudna(珍妮弗·杜德纳)。此外,王成还参与研发了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REGN-EB3,这也成为2020年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 

看好基因治疗的方向,并且认识到递送工具仍是该领域最难且未解决的问题,看到递送技术未来巨大的机会和市场,王成博士在2021年创立因诺惟康,专注开发适用于人体的基因治疗递送工具。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初创企业相继布局这一赛道。哪怕在资本寒冬下,基因治疗领域依然成为融资的热点。 

创业三年后,因诺惟康也迎来阶段性成果:2024年初,继获得美国FDA授予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RPDD)认定之后,因诺惟康IVB102注射液也获得了罕见病药物资格(ODD)认定,随后在协和医院开展IIT研究。 

基因治疗作为疾病治疗的新手段,目前已有一些成功应用,但能够安全、精准、有效实现递送的工具还是基因治疗领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受制于递送工具,针对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基因疗法依旧很少。“这类似于导弹系统有弹头和系统,弹头是干活的,但首先需要一套指挥系统把它精准地送出去。我们的目标是能把核酸有效地送到任何想要送达的地方,即实现递送自由。”王成表示,这是因诺惟康成立之初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公司现阶段正努力达成的使命。 

全文分享如下:

Q:华创资本

A:因诺惟康创始人、CEO王成博士

华创资本:请以科普的语言,介绍下因诺惟康在做的事情。

王成: 如果把基因比作生物体内的蓝图,那么基因治疗的作用就是填补图纸的缺失,或者修改图纸的错误。基因治疗需要一项关键技术——基因递送,因为基因治疗的本质是把基因送到细胞里,弥补细胞缺失的功能或者赋予其新的功能。因诺惟康做的就是把基因送到细胞里的这个工具。 

公司英文名 INNOVEC 是“ Innovative Vector for Gene Therapy ”的缩写。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基因治疗瓶颈在哪里,我们能够做什么?新的递送工具,特别是能够精准有效安全地把基因递送到需要的组织和细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几个合伙人很快就同意公司取这个名字,这也是我们一起做这家公司的初心。 

华创资本:基因递送的原理和途径是什么?

王成: 基因体现的形式是 DNA 或者 RNA。基因递送就是将 DNA 或 RNA 送入细胞的过程。不同于小分子药物,患者吃完药之后它可以自动地扩散到细胞里,而基因并不能进入到细胞内,它需要借助外部的生物容器或物理、化学工具来帮助完成递送过程,这个容器就是基因载体,就像快递需要运输工具才能送到目的地一样。 

目前基因递送工具主要分为两类:病毒载体,比如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LV);非病毒载体,比如纳米脂质体(LNP)。RNA在细胞质当中就可以发挥作用,LNP可以直接把RNA送到细胞质,是高效的递送载体;DNA必须到细胞核中才能实现功能,目前为止病毒载体还是递送DNA入细胞核的最有效的工具。因诺惟康围绕AAV搭建平台,因为AAV致病性极低,而且能够长期待在不分裂的细胞当中,适合用于感染视网膜、大脑、肌肉、心脏等大部分人体组织和器官。 

华创资本:对于AAV载体,因诺惟康有哪些经验或者研究方向?

王成: 和所有基因递送工具面临的问题一样,组织靶向性是AAV载体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此外还有一些AAV特有的问题,比如包装容量、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围绕AAV载体的这些问题,因诺惟康搭建了EASI-AAV平台,想让所有AAV技术和产品开发变得更 easy。 

EASI-FIND是因诺惟康根据“从人到人”的理念——从人出发, 以AI为驱动,开发适用于人体的 AAV 递送载体。传统的AAV 开发都是从动物身上做起,所开发载体往往在人体身上的感染效率低,或者是不能感染相应的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的物种差异性很大。EASI-FIND这个平台就是想去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我们开发了EASI-Expand和EASI-Stable等技术,解决AAV包装容量和生产过程复杂等问题。 

华创资本:听上去充满挑战,那在2021年创立因诺惟康时,你看到了哪些机会驱使你创业?当时认为基因治疗能够带来怎样量级的增量化商业机会?

王成: 因为现在全世界都缺递送工具,产品也大多针对罕见疾病,急需能够弥补空白的新的工具。对应的商业机会,想象一下人体的组织器官可能会有多少种疾病,只要能够有合理的递送工具,理论上都属于商业上的想象空间。仅仅是神经系统递送工具一项,可以开发针对阿尔兹海默、帕金森等疾病的药物,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在基因治疗领域,如果能够把基因递送到一个组织,其实相当于有了一个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能解决多少问题?这类似于阿里巴巴或者淘宝的平台价值——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搭建平台,也是为了使基因治疗的产品开发更容易,让未来没有难治的疾病。 

华创资本:在创业初期,团队如何选择适应症?立项的思路是什么?对于管线的布局是怎样考虑的?

王成: 之前我在做投资的时候,会从两个层面来考虑药物开发。首先是技术手段的风险,另外是疾病背后对应的机理机制是否清楚。一般来讲,以技术立身的公司,管线适应症选择都是疾病机理非常明确的。如果是科学研究层面还不清楚的疾病,很难验证技术平台本身。 

对于 INNOVECBIO 来说,会考量在我们开发的技术的基础上,什么适应症能够做到 First in Class 或者 Best in Class。 

华创资本:目前因诺惟康在这一领域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王成: 以眼内给药的AAV为例,传统的载体,不管是玻璃体内注射也好,还是视网膜下注射也好,它都比较难到达双极细胞和感光细胞,而我们开发的玻璃体注射的载体,正好能够比较有效地感染双极细胞和感光细胞。在选择这个适应症的时候,我们会去特别考量,两种细胞上面有哪些基因缺陷会导致疾病。 

比如目前我们做的IVB102,X 连锁的视网膜劈裂(XLRS),是由一种基因叫RS1基因缺陷导致的。 (编者注:XLRS 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疾病的一种,患病率约为/15000~1/30000,以男性发病为主。该病最早可从两三岁发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表现为视网膜内层劈裂、黄斑劈裂所致轮辐装改变和周边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电图(ERG)呈负波形,b波振幅显著下降,可并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待失明”似乎已成为患者可预见的命运。RS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 XLRS 致病基因,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针对 XLRS 的有效治疗手段。 )这个基因正好是在双极和感光细胞上高表达,那我们给完药之后,其视觉电生理信号可以恢复到和野生型动物相当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在所有过往的临床前药效数据中看到的最好的。 

今年1月10日,IVB102注射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RPDD),将有机会以罕见儿科疾病产品申请美国儿科孤儿药优先审评券(PRV)。2月9日,IVB102注射液又获得了罕见病药物资格(ODD)认定。目前这个产品正在协和医院开展IIT研究。 

(编者注:RPDD是针对美国18岁以下患者人数少于20万的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若 IVB102 注射液的生物药上市许可申请(BLA)获得 FDA 的批准,因诺惟康将有资格获得一张优先审评券(PRV)。PRV 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可以被用于后续任何产品上市申请时的加速审评,也可以被出售给第三方,近年来转让价格最高达到3.5亿美元。收到 FDA 对 IVB102 的积极反馈,也证明了他们对 IVB102 的认可,反映出监管机构和患者对于药物的迫切需求。 

最近,IVB102注射液首例受试者也在国内完成初次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睢瑞芳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一项在X连锁视网膜劈裂(XLRS)受试者中评价 IVB102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顺利完成首例受试者的玻璃体注射给药。该受试者在给药后28天内状况良好,未观察到眼内炎症、与研究药物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所以目前来看,IVB102注射液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初次评估中所展现出来的治疗潜力,有望成为国际领先的治疗药物。)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IVB105,目前业界比较火的光遗传学来治疗感光细胞退化的患者。人的视网膜是通过感光细胞接收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通过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传到视觉中枢。对于没有感光细胞的患者,正好可以用我们的载体在双极细胞上装一个光感受器,让患者恢复视觉。 

华创资本:2021年,华创在天使轮领投了因诺惟康,三年来,行业和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成: 从载体开发的角度,整个行业越来越意识到受体对于AAV开发的重要性。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我们一道,开始针对受体来开发AAV。比如最近Broad研究所发表的一篇文章《An AAV capsid reprogrammed to bind human Transferrin Receptor mediates brain-wide gene delivery》,还有2021年《cell》上的一篇文章《Directed evolution of a family of AAV capsid variants enabling potent muscle-directed gene delivery across species》。 

同时随着AlphaFold等AI工具的公布,我们在过往的实验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也可以通过AI来学习,加速我们以后AAV载体的开发。如果未来AI能一键生成药物,我觉得在基因治疗领域,特别是AAV基因治疗,应该是能最早实现的。 

华创资本:大厂做研究-基金投资人-创业者,如何评价你的几段职业经历?

王成: 几段经历看着跨度很大,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Regeneron做技术平台搭建的时候,基础是博士期间对病毒生物学的理解结合公司的需求来开发我们的方向;做医药的早期投资,也是基于大厂学习到的对药物开发的经验;创业则是前面经验的大集合。 

每开启一段新的历程,对我来说都是一些好玩的事情。乐在其中,然后全神贯注把它们做好。 

华创资本:你如何定义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

王成: 角色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指明目标,二是提供资源,让各个岗位上的同事发挥自己的能力达成目标。 

华创资本:有说法认为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不同程度面临投融资、支付、入院、脱钩的四重考验,创新属性越强,压力越大。你怎么看?

王成: 目前是一个转型的时期,从仿制到创新的过程,必然会经历考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去年产品出海交易额已经超越了上市融资,创新产品越来越被国际大药厂所青睐。所以创新属性越强、有全球竞争力,BD和出海交易会越容易,未来的压力其实会更小。 

华创资本:目前因诺惟康的团队构成是怎样的?希望补充哪些方面的人才?

王成: 因诺惟康有一支年轻,但是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包括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注册、临床运营和临床实践等,随着产品越来越多,各个阶段都需要补充相应的人才。 

华创资本:展望未来3~5年,你希望因诺惟康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王成: 三方面吧——一是实现大部分组织和器官的递送自由;二是至少有一个产品完成关键临床;三是完成IP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