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news@@cgcvc.com

对话梅卡曼德机器人邵天兰:冲向具身智能终局的路上,我们先上桌了|牛白丁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23


图片
图片

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CEO邵天兰把创业八年的过程比作是“拼地图”,他们专注于机器人的眼、手、脑,希望通过标准化的产品适配广泛的硬件形态,从而覆盖千行百业。邵天兰称这种模式是“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过程,不仅门槛高,难度也大,但如今一路走来,梅卡曼德的产品已经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跨行业、规模化落地,连续四年市占率第一,成为全球“AI+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
十几年前入行时,邵天兰几乎是清华唯一一个选择去德国攻读机器人专业的人,2016年他入局成立梅卡曼德机器人,希望能够让机器人的智能再上一个台阶,2017年初,华创资本独家领投了梅卡曼德的Pre-A轮融资。
在全民做机器人的今天,邵天兰用历史的后视镜回看,发现今天的机器人行业很像2015年的自动驾驶——一方面技术的突破和进步带来了非常大的希望,但另一方面,泡沫之下,很多人也会低估技术展示到大规模落地之间的门槛,从而制定出激进的时间表。
所以在邵天兰看来,“比起表面海浪的噪声,我们更应该关注水下演进的潮流”,而梅卡曼德过去八年正是通过一次次打硬仗,在技术、客户、全球化等方面都打下了基础,才得以在冲向具身智能终局的过程中上了桌,并获得了一个好的位置。
近日,邵天兰做客「牛白丁」,和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一起回顾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对比了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演进,并畅想了未来机器人如何走入千家万户。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一家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轨迹,以及在冲向具身智能终局的过程中如何上桌的路径。      
您将在本期节目听到以下内容:


  • 00:06:43 机器人行业趋势:逐渐被学计算机的人“绑架”

  • 00:13:53 今天机器人行业的进展相当于十年前的自动驾驶

  • 00:23:13 创业拼地图:如何用标准化、通用化的产品覆盖千行百业

  • 00:31:49 成立之初就做全球化,不主动打出去就会被攻进来

  • 00:46:44 创业致命题——很多人会低估技术展示到大规模落地之间的门槛

  • 00:53:06 养孩子VS机器人养老,指望谁更靠谱

  • 01:01:46 创业八年,在冲向具身智能终局的路上先上桌

   嘉宾介绍:
邵天兰,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CEO
   
   本期主播:
吴海燕,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  



以下为节目内容,经过 CGCVC 编辑——


吴海天兰,欢迎来到华创的办公室,录制这期「牛白丁」,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邵天兰:各位听众朋友好,我是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CEO邵天兰,我们在 8 年前成立了梅卡曼德机器人,经过 8 年发展,我们所做的高精度工业级 3D 相机和人工智能的软件已经服务于非常多的物流和制造场景。
我们做的是机器人的眼、手、脑,希望机器人能像自动驾驶的汽车一样,有自我的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当前我们在机器人的上料、搬运、装配、切割、焊接、涂胶、质检等很多场景都有非常多的应用,我们是全球首个在制造和物流里面实现大规模制造、大规模智能机器人应用的公司。也非常荣幸,在公司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华创资本的投资。
吴海燕:你们已经大规模应用到很多场景里了,也是全球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最好的公司。当时是什么契机让你看到了这个方向的创业机会?
邵天兰:2016 年底,我从德国回来创办了梅卡曼德机器人。最近的三、四年,我们的业务增长非常快,也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落地。我当时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机会和今天的大模型其实很像——大家看到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有更好的智能潜力。
当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 AlphaGo 战胜了李世石,同时在机器视觉方面也有很多的进步,就好像我们从 2023 年看到像 ChatGPT 这样的技术一样,在那一波浪潮里面我们成立了梅卡曼德,现在也开始利用更新一代的技术,包括生成式 AI、大模型、多模态等技术,我们希望能够让机器人的智能再上一个台阶。
吴海燕:从2016 年到现在机器人行业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邵天兰:机器人行业可以看作是学计算机的人在“绑架”这个行业的一个过程。我本科在清华大学,原来的很多机器人的实验室实际上是归在机械学院下面的,大家认为机器人有机械的部分,有控制的部分,所以原来是很多机械和电气,包括电机还有控制相关的学科。这些年我看到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趋势,就是搞计算机的人,特别是做人工智能、做大模型,包括从其他行业,比如自动驾驶等出来的一些人,开玩笑叫“绑架”了这个行业,就是现在大家认为机器人更多是关乎智能的,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吴海燕:2016 年那个时候是更关乎硬件或者更关乎控制。
邵天兰:我认为更多还是在机器人的智能上,要能够有非常好的感知能力,能识别数以千计、万计的物品,要能精细地去感知它的状态,以及自主操作能力、任务理解能力、决策能力等等。从2012年去德国读书开始算起,我本人进入机器人这个行当也有不短时间了,在这期间我看到机械和控制是有进步的,但是进步的幅度以及带来的本质变化是远远小于人工智能的,而我们现在看到整个行业正在迅速地人工智能化。
吴海燕:那我换个方式问,现在这个行业有很多新的名词:大模型、泛化、具身智能等等。在 2016 年你创立公司的时候,包括我们 2017 年投资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些概念。那今天成立一家机器人公司,和过去相比,创业者的想法以及行业有什么不同?
邵天兰:我认为有非常好的不同,也有非常坏的一面,但获得的关注更多了。
吴海燕:当年好像也很热闹,也有一波做机器人的公司出来。
邵天兰:但不能和今天的热闹相比。我 2012 年从清华本科毕业,去德国读书,读的就是机器人。我的信息不一定很全面,但据我了解,整个学校毕业的几千人中,去德国读机器人的可能就我一个。但到今天,像这样的决策已经非常非常多,我去德国时机器人还是一个冷门专业,到今天开玩笑说已经开始有点烂大街了,似乎所有人都在做机器人。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大厂,比如谷歌、英伟达、Meta、字节、特斯拉,还有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等等,甚至奇瑞、小鹏等汽车厂商都在做机器人,同时也看到非常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在投入,还有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的创业公司。
吴海燕:全民都在做机器人,各行各业都在做。
邵天兰:甚至很多省份也创立了机器人研究中心。所以我刚才讲到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今天机器人行业获得的来自包括政府部门、投资人、大企业的关注,比我当时刚成立梅卡曼德的时候要多得多。它有非常好的一面,比如很多创业公司融资会更加容易,因为关注这方面的资本很多,同时国家政策也会支持,潜在客户也会被这样的热潮所吸引,所以更有可能获得一些早期客户的关注。
与此同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第一,过早地开始过度竞争。很多产品的成熟度事实上还远远不够好,但价格已经被打到很低很低了。像人形机器人,比如有五指灵巧手、四指灵巧手等等,甚至有人宣称要做到更低。
第二,对预期的错判。因为现在行业的技术成熟需要一些时间,包括创业公司也需要时间打磨自己的能力、建设团队,以及把产品迭代好。但由于这样短期的过度关注和预期,会导致大家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时间表,或者对于技术进步的期望。所以我觉得当前的这种热度,带来了很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 
这让我想起 2015 年或者 16 年的自动驾驶行业,那个时候我看自动驾驶行业更多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但今天我发现当时发生在自动驾驶行业里的所有事情,如今在机器人或者具身智能领域里正在历史重现,所有的事情都以另外一种形式再发生一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