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问|仙工智能赵越:从造机器人大脑到一站式平台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4

   

图片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 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仙工智能创始人&CEO赵越。仙工智能是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凭借控制系统的领先技术与市场地位,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规模化的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覆盖汽车、新能源、3C、半导体、工程机械、医疗等20多个行业,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 65+国家和地区。
华创资本曾联合领投仙工智能A轮融资



图片



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莫过于人类的大脑,它由至少一千亿个神经元组成,决定着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与行动。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决定着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人类在对自己大脑还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已经造出了学习、思考速度远超自身的机器人“大脑”。
仙工智能创始人&CEO赵越做的事情,就是给机器人装上“大脑”,并且让它们能互相听懂各自的“语言”。
只是,他选择了一条最基础却也最难啃的道路,赵越形容这条路前期都是脏活、苦活、累活——比如至少要见过1000 种机器人,并且知道在上万种场景下,它们分别会碰到什么问题。
在工业这样非标的市场里只有做出标准化的产品,公司规模才能做大,这正是华创资本早期曾投资仙工的原因之一。
2020年成立至今,仙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并且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控制器销量第一。
基于控制器,仙工还构建了一个智能机器人的开放平台,通过提供“控制器+软件+机器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降低智能机器人的行业门槛。
在复杂的环境中感知、判断,这大概是机器人和创业者在决策时共同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赵越看来,踩坑无法避免,但会转变为新的认知,从而能在具身智能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里,抓住更多机遇。
近日,赵越做客「牛白丁」,和华创资本合伙人陈欢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从控制器的定位、标准化的难题再到平台化的未来空间,回溯了仙工过去几年间那些关键决策以及背后的思考逻辑,从中可以看到一家创业公司在一条最硬核、最难啃的方向上,如何能成长为一个新平台和新物种。

以下为华创资本播客节目「牛白丁」的对话内容,经《创·问》编辑部整理,文章有删节,完整内容可收听本期节目。

Q:华创资本合伙人陈欢

A:仙工智能创始人&CEO赵越


图片

让机器人相互“对话”



华创资本: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机器人创业公司,仙工智能最初是怎么找到做控制器这样一个独特的定位的?
赵越:其实创业之初,我们自己也做过机器人,从器械设计、场景适配到算法调整,都是 case-by-case 地去做机器人项目。但做着做着发现,每个行业的客户都有一些特定化需求,而且当时国内整个自动化行业风起云涌,有大量公司都在提供定制化或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就在想,如果这些公司有一套通用的控制器产品,是不是能更高效地造出自己的机器人?在这样的摸索下,仙工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华创资本:在创业阶段,你们就已经判断工业场景是更合适的切入口了吗?
赵越:我们也是摸索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聚焦到工业场景的。
因为公司的创始团队是从浙大校园里走出来的,我当时作为队长,带着同学一起参加RoboCup小型机器人足球比赛,连续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出于兴趣和热爱,我们决定在机器人领域创业。
说实话,创业初期我们也很盲目,没什么规划和体系,只要有项目就做,尝试过送餐、巡检服务等各种机器人,遇到过各式各样临时的需求。比如在给银行做服务机器人时,他们有的要求机器人必须用两只手和顾客打招呼,有的要求能进行语音对话,需求很难统一。
对比之下,工业机器人对功能有确定性的需求,可以实打实解决客户的问题,自己也能把控精度、效率、安全,比较适合我们这样的工科男,这才从机器人慢慢聚焦到工业领域做控制器。
华创资本:仙工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了,如何理解你们做的控制器,它解决了机器人的什么问题?
<

 

分享到: